一体化微模块数据机房的主要优点的介绍。设备集中:将供配电、交换机、服务器、蓄电池、ups电源、门禁、机柜、空调,镇江科华一体化机房微模块维修电话、布线、冷通道等设施以及动环监控系统。减少占地:一体化机房占用的面积比传统的机房要少很多,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占地面积,可以留出更多的空余空间来放置设施。组建快速:针对项目需求设计、生产出标准化的组件,缩短了机房建设时间,降低了人力,镇江科华一体化机房微模块维修电话、物力等方面的建设成本。扩展性强:预留的空间可兼容后期因此业务需求而增加机房设备,镇江科华一体化机房微模块维修电话,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为企业达到长期受益的效果。微模块一体化具有以下功能:自带机架式UPS。自带延时30分钟电池包(如需要超过30分钟,可选择外接电池组)。镇江科华一体化机房微模块维修电话
机房一体化微模块灯光方面:采用工作照明和背景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工作照明采用LED冷光源满足照度需求,氛围照明采用LED科技蓝色。安防方面:通道封闭门采用门禁系统,多种方案可选,可与工作照明实现联动控制;通道内安装彩色摄像机,对通道进行实时监控。智能化管理方面:开发特用的微模块环境管理系统。管理系统通过对基础设施的IT设备、空调设备、照明设备、温湿度、视频监控、通道门禁、天窗翻板、消防联动等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对设备耗电情况进行精细化的统计和分析,实时提供机房能效关键指标PUE值、容量管理、资产管理等功能模块,每一通道终端采用10.2寸触摸屏3D显示,可远程接入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淮南山特一体化机房微模块型号微模块机房一体化分布式部署:批量复制、按需扩展三房归一。
在机房建设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建设模式,模块化机房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一体化分布式部署:批量复制、按需扩展三房归一从UPS&电池房+空调房+IT机房归一成IT机房,对大楼要求统一明确,统一接口。模块级按需建设,从按一个机房统一建设改为按一个微模块分期建设。20个模块从下单到交付*用13周,快速的IDC部署能力自适应快速发展需求。模块与土建解耦:一次规划,分期投资,快速部署土建和IT建设分离,大楼主体及基础水电一次性建设完成,数据中心模块则按需灵活部署。数据中心模块各组件均为标准化产品并预留接口,可快速生产发货、现场快速组装,有效提高ROI,Capex下降10%。
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机房精密空调和UPS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开始走向模块化和小型化,完全可集成到机柜中,从而在技术上为实现真正的完全分开的的模块化数据中心提供了可能。所以,真正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制冷、供电及管理系统都应实现区域化、模块化,互补干扰,可分开的运行。微模块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包括:精密空调、电池单元、整流单元、配电单元、管控单元、水分配单元和电池单元。柴油发电机、变配电柜、冷却水塔和冷冻水主机等一些基础配套设施通过供电电缆、冷冻水管和光纤以标准接口与微模块数据中心对接,从而构成完整的数据中心集成。一体化分布式部署:批量复制、按需扩展三房归一从UPS&电池房+空调房+IT机房归一成IT机房。
机房一体化微模块数据中心特点:标准模块、稳定可靠微模块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和高整合设计,使得整个系统稳定度高。同时,微模块数据中心可依据客户需求,在电力备援方案上提供N、N+1、2N等配置方案,满足TIA-942比较高Tier4水平。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在使用寿命期间的电力成本是TCO(TotalCostofOwnership,总拥有成本)中比较大的一项。相比传统机房,微模块数据中心制冷效率提升12%以上。微模块数据中心结合水冷系统、自然冷却系统,PUE可降至1.5以下。模块与土建解耦:一次规划,分期投资,快速部署土建和IT建设分离,大楼主体及基础水电一次性建设完成。镇江APC一体化机房微模块询价
模块化机房20个模块从下单到交付*用13周,快速的IDC部署能力自适应快速发展需求。镇江科华一体化机房微模块维修电话
机房一体化微模块的特点有:冷池与行间制冷微模块由两列设备单元面对面组成,加上通道封闭组件、天窗、侧门等自身就实现了冷、热通道隔离。列间送风距离短、制冷系统控制策略精度高,也可以实现按需弹性制冷,同时这种方式支持高密度负荷。自带不间断电源系统微模块内部集成了UPS或者240V直流以及蓄电池不间断电源系统。不同的微模块可以由不同的电源系统供电,实现了同一房间内多种电源形式混用。便于拆卸和组装微模块由工厂预制、具备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能够方便地拆卸、组装。工程施工时间短,施工现场便于管理。镇江科华一体化机房微模块维修电话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创立于1988年,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全国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 科华数据立足电力电子重心技术,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前沿技术应用,致力于将“数字化和场景化的智慧电能综合管理系统”融入不同场景,提供稳定动力,支撑各行业转型升级,在云基础服务、高段电源以及新能源三大领域,为ZF、金融、工业、通信、交通、互联网等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电能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
文章来源地址: http://smdn.m.chanpin818.com/wlsb/wljght/deta_12860582.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